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> 营养方案
营养方案
辣椒营养方案以及栽培管理

[发布日期:2014-11-06]

甜椒栽培技术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农艺师:付军成
一、简介
  甜椒属于喜温类蔬菜,根系浅,分布范围20-30厘米,生育期长达10个月以上,植株高大(1.8-2.0厘米),支架栽培。定植后75-85天即可采收。果肉较厚,产量较高,每亩5000公斤以上,单果重220-250克,耐储运,货架期长,特别是红(黄)熟果是食用佳品,自引进以来深受广大客户好评,得到普遍赞誉,实为保护地栽培中的佳品。
二、定植及准备工作
1.足底肥:有机肥:每亩5000-8000公斤以上腐熟有机肥,因生育期长,故需要底肥充足,以保证生长旺盛。无机肥:磷酸氢二铵30-50公斤/亩,硝酸钾20-30公斤/亩,氮肥用硫酸铵或硝酸铵5-20公斤/亩,为防止徒长建议冬茬青椒底肥不施或少施氮肥。
         2.土壤消毒:常规方法是杀虫剂(如多菌灵、土菌消、辛硫磷)对地面进行喷雾:用药量为每亩25%多菌灵500克加辛硫磷500毫升,用水量为80-100升,而且必须喷洒细致周到。
  3.整地做畦:需深翻土地约40厘米,要求平整疏松,土块细碎,与有机肥充分混匀,畦要直,畦面要平,创造良好的根际环境条件,以最大限度根系的生长发育,保证旺盛的生命活力,获得理想的产量和优良品质。保护地内采取高畦栽培,特别在冬季更应如此。定植方式大小行定植:宽畦1米,定植双行,行间60-70厘米,畦距50厘米,畦高15厘米,株距40厘米。窄畦50-60厘米,定植单行,畦距50厘米,畦高15厘米,株距30-35厘米。以上两种种植方式的密度为1800-2000株/亩。
  4.定植
  定植时,要求土壤湿而不粘,如果土壤太干,应在定植前3-5天灌水,冬季和早春定植时灌水应早,以保证足够的地温。严格按株行距挖穴,纵横均成一直行,穴深与苗坨长度相同。定植时覆土厚与苗坨平齐即可,不得深埋,防止立枯及土传病害的危害,铺膜栽培方式需将膜用土封严。覆土后及时将滴管靠近幼苗根部加以固定。同时浇定植水10—15方/亩。覆膜:为提高地温,早春或冬季定植应覆膜。(定植后一月之内为方便松土,不应该将膜两侧压土。)
5.定植后管理  温度:缓苗前温度,定植后5—7天一般不进行通风换气,以促根缓苗。温度一般保持在28--34℃,不宜太高,如超过35℃则必须通风降温。且一天内高于30℃的时间不超过3小时。缓苗后:温度均较缓苗前降低2--3℃,以促进根部扩展,使秧苗健壮(即适当蹲苗5天左右),一般保持在25--30℃左右。结果期:冬季、早春通风换气应以室内温度为主。白天午前26--28℃,午后28℃,以利蓄暖(20--22℃关风口)。夜晚10点前18℃,直到第二天早晨不低于15℃(冬季要保持较高夜温)。甜椒开花座果期温度在25--30℃最好,地温17--25℃。其他季节:白天适宜温度23--28℃,夜间18--23℃,低温17--25℃。 注:温度太高或太低都影响开花结实,而且增大畸形果的发生率。
湿度:空气湿度50--60%,土壤保持湿润(湿而不粘),湿度70--80%,忌大水漫灌,宜小水勤浇。低温高湿季节尽可能加强通风排湿,以减少发病机会。在冬季和早春为降低湿度,一般采取两次通风,第一次在日出后棚温升高到25℃左右,约上午10-11点开顶风口10-15厘米,约10-15分钟后关闭;第二次在棚温再次升高到25-30℃时,约12-13点时开顶风口15-20厘米,约20-30分钟后关闭;特别是浇水后更应如此。
水肥:(以下肥水用量按每亩计算)
 
甜椒栽培一般分如下四个施肥时期
        滴灌施肥浇水:
           一般来说,采果前每亩5—7天浇一次水,灌水量为3-5方左右,采果后水量加倍,每水必带肥,化肥施用量如上图。在温度较低的季节要掌握浇水频率,大约7-10天浇一次,水量5方左右,肥量按实际用量。
非滴灌施肥浇水:
定植---第二层开花:在基肥建议量基础上,可在定植到第二层花开期间,在每行相邻两植株之间畦外侧,挖穴或开沟施肥一次,注意穴和沟的深度要达到10厘米,距离植株也要达到15-20厘米。施肥量;每亩康力(禾力康)平衡营养生长型(20-20-20)4-6公斤或康力(禾力康)开花促根型(6-30-19-7Ca)4-6公斤;或将以上肥料稀释600-800倍进行浇施,每棵苗浇施1斤左右肥水。此期间可根据土壤状况、苗情和气候补水1-2次,水量每次3-5方左右。
开花到座果:植株开花座果期间,约每10天膜下随水施肥1次,水量3-5方左右。施肥量:康力(禾力康)开花促根型4-6公斤/亩与康力(禾力康)通用型4-6公斤/亩交替使用。注意:两次施肥间隔时间和浇水量可根据土壤状况、季节和苗情有所增减,施肥量按时间成比例增减。
  果实发育至采收:果实膨大期间,约每15天膜下随水施肥一次,水量5-8方左右。施肥量:康力高钾膨果型(17-9-34)4-6公斤/亩或普沃超高钾型(11-7-43)4-6公斤。注意事项同上,而且超高钾型非常适宜五彩椒、灯笼椒和大圆椒。
果实采收期间:此阶段开花座果和果实发育交替进行,约每15天随水施肥一次。浇水量:采收前3-5方,采收后5-8方。施肥量:果实采收期间:康力高钾膨果型4-6公斤/亩或普沃高钾膨果型4-6公斤/亩。
果实座果前和膨大期间要安排2-3次钙镁型肥料(13-3-15-8Ca-2Mg)的施用,施用康力(禾力康)4-6公斤/亩/次,也可以和高钾以及通用等型号同时施用,施用总量控制在5-7公斤/亩,两种肥料大约各占50%比例。
  为防止生理性病害的发生,在苗期喷叶面肥康力钙镁型,有很好效果。
  中耕除草:缓苗后进行一次,此次宜深(10厘米),每次浇水后都应中耕一次(中耕4-5次,即定植一个月内)每次中耕近根处宜深,目的是为了保护根。棚内杂草随时除去,减少发病源。
  插架及植株调整:插架:应在植株高20厘米以下时进行,竹竿位于植株外侧,每3-5株就要插架一排,插架少植株极易倒伏,插架后每隔15-20厘米就要绕线,主要为了使植株体生长有序。植株调整:植株在分杈现蕾后,应将分杈下面的侧枝去掉(如果此时秧苗较弱,为更好的促根发达,应适当晚些去除这些侧枝),同时将门椒花蕾去除(如在高温季节定植则可不去除门蕾)。去除主枝上的弱小的不结果枝及各大主枝之间的小枝和弱枝。个别主枝结果后变得细弱失去结果能力,应在摘除果实的同时将该枝去掉。第一分杈下部的叶子如果变黄失去功能,则应及时去掉。疏花疏果:如果开花太多或结果太多,则应将其中的一部分去掉,去掉时应将各枝上的多余的花果间隔去掉,而决不能将某一枝上的花果全部去除而将另一枝的花果全部留下(此法不能称其为疏果)。当果实达到商品成熟时,必须及时摘除,以免养分的无谓消耗。
  果实采收标准:青熟:以色泽、硬度为主要标准。青熟果色深绿,表面有光泽,手感较硬,用手捏无内裂声。红(黄)熟:以着色面积、硬度、光泽为准。一般需有95%以上转色,表面光滑、手感较硬者为成熟的标志。
  注:采收时不得一次性将某一主枝体的果实采收殆尽,以防造成严重减产,并要严格按成熟果的标准采收。
    如何留好红(黄)果:一般应在对椒以上开始选留优良青熟果,每株每层留果1-2个,不能超过3-4个,也不能集中在一个枝条上留太多,红黄熟果产量占总产量比重为20-30%,一般情况下不宜太大。红黄果成熟后必须及时采收。
  植保:主要采用的原则是“预防为主,综合治理”,要在苗期就进行预防,增强其抗性。如在育苗棚喷施一些防病毒病的药和一些具有强内吸性的杀虫剂等。定植后的病虫害防治是最关键的一个时期,下面将分类说明。
  立枯病、猝倒病:为土传病害,定植后不久易发生,要注意定植前的土壤消毒和定植后的土壤水分控制。常用的防治方法是定植后一周左右用普力克、甲基托布津、多菌灵等500-700倍进行灌根。
  病毒病:病症表现分几种,烟草花叶病毒、马铃薯病毒、蕨叶病毒等,传播途径也很多,如接触传毒,蚜虫传毒,高温诱发等。在防治上也主要采取预防的方法,定植一月后喷病毒A,抗毒剂1号600-800倍;注意对蚜虫进行防治;对越夏的作物使用遮阳网进行降温。
  灰霉病:冬春季节容易发生,主要原因是湿度过大所致。应加强通风量,降低湿度。化学防治一般采用甲霜灵1000倍、普海因1000倍、速克灵800倍等进行喷雾。
  脐腐病和日灼:一种生理病害,常发生与青果和幼果脐部。防治方法是保证果实膨大期的水分供应,不得忽干忽湿。结合喷洒钙肥(康力钙镁型),使用遮阳网。
  疫病:主要病因是湿度过大,尤其夏季降雨多。初期主要发病于近基部的茎杆上。注意排风降湿,并结合喷洒杀毒矾、瑞毒霉锰锌、普力克、克露等。
  茶黄螨在辣椒的全生育期都能造成危害。其危害主要表现在植株的新生长点上,取食新叶、花蕾,使生长点停止发育。目前有许多效果不错的药剂,如:爱福丁、阿维虫清、虫螨克等。
  蚜虫:在风口处悬挂银灰膜都能有效避蚜,一遍净、康福多、扑虱灵和部分菊脂类农药对蚜虫效果很好,在冬春季节傍晚密闭棚室用DDVP烟剂熏蒸对成虫防效不错。
  棉铃虫和烟青虫:以幼虫啃食蕾、花、果为主,造成落花落果、虫果腐烂,严重影响产量。要严格掌握防治最佳时期,在1-2龄幼虫时期喷药最好。常用药有:保得、甲氰菊酯、敌杀死以及其它菊酯类农药。

< 返回 >